8.13.2008

什麼是浪漫的文化?

一、 前言:從紐約愛樂到之前的維也納國家劇團,我們發現只要有好的表演藝術,市民的參與熱情是驚人的,一方面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對好的表演藝術活動的渴望,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反思,未來的幾年當中,我們將從這樣的渴望,創造什麼-屬於浪漫都市的文化高塔?

二、 定位清楚-港灣城市下的文化發展目標:
1. 都市空間的重心:以河為中心逐漸發展成港灣為重心,未來三、四年將有國際會展中心與流行音樂中心(名稱爭議後文再述)
2. 市民性格的重建:市民的特質,滿足『吃飽』的勞動城市、洋溢『熱情』的庶民性格、好與台北比較的『都市虛榮』卻『信心不足』的矛盾性。正當這個關口,之後的集體轉向…直接朝國際城市為目標,避免落入國內城市競爭的發展謬誤與侷限。
3. 海洋城市的重新論述:海洋城市對外開創、並包容多元,因此,培養自我文化認同,學習欣賞異質文化的過程中,來建立信心與創造力。

三、 創造獨特-流行音樂中心的文化發展策略:前文有提到流行音樂中心名稱或有爭議,在於一年多來,對流行音樂中心的發展著重在爭取,對於整體的發展策略並沒有清楚的標示,為了避免國內競爭的謬誤,我們不應當將浪漫都市視為主流商業的音樂製作中心,反倒是在文化藝術的根源-音樂的創作上,南台灣與東台灣提供我們相當肥沃的土壤,在中國、亞洲各國,都是我們行銷與文化傳播的腹地。因此,我們要將概念翻轉過來,變成『音樂文化創造中心』。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與培養(三~四年)。在這裡插進另一個思維,好的表演藝術活動不擔心沒有觀眾,當紐約愛樂等知名團體來高雄表演時,我們擔心的是消費能力的問題,但更擔心的是結束後市民對自我文化認識與創造能力上的提昇空間有多大?



回到正題,首先,整合今年音樂表演,讓每個表演突顯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跟高雄的城市意象扣連的上,比如說:女搖滾(HER ROCK)、海洋音樂節、生態音樂節(E Rock)、原住民音樂節..等,這不僅是在提供市民活動上的選項,同時也在資源整合與價值宣示上,提供一個共同參與的意義。其次,透過表演藝術,將台灣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整合到這裡來表演,讓年輕人的串連,在未來的音樂創造合作上,提供發展空間。最後,與其他各國的合作,透過國際行銷的方法,將亞洲其他國家的創作型人才吸引到這裡參加創作音樂節,這才可能結合人才的創意、合作、行銷,奠定『音樂文化創造中心』的發展策略。

四、 Cultural Diversity, Creative City(多元文化 創意城市):目前世運並沒有一句價值的口號(slogan),先前(來高雄,作英雄-time to be a hero in Kaohsiung),大概也是侷限在某些市內的宣傳,而且這與世運的精神並不相符。世運會除了運動賽事外,最吸引外國人注意的還是在文化與觀光活動上,因此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與東方的創意魅力應該還是重點吧。


五、 世運會開閉幕與文化藝術的結合:以目前不管是音樂、原住民、傳統元素,相對上來說,我們還是可以提供更多空間,讓年輕人的創意展現在世界舞台上。在未來舉辦活動上應逐漸加強雙語標示環境與熟悉國際禮儀規範(我們有營造英語環境委員會可以諮詢),以避免陌生環境、不友善的對待等負面宣傳。

六、 結語:這幾年來,我從不同面向看到這裡年輕人對文化的熱情與創意,大多都是自發性的行為,相對性的,政府能夠提供的支持很有限,從邊緣的發聲到累積成高塔,需要時間(如文化中心旁的草地調酒訓練),政府應該創造機會,讓他們看到可能性,我想這比生硬的政治宣傳,更貼近他們的語言,也是讓他們從建立自我認同,自我信心,到重建進步台灣的正常模式。









這篇文章是半年多前寫的--就把它當笑話看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