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要走六天,沒有水也沒有電,希望下次可以去那裡過,簡單生活節』~巴奈(12.7.2008)
這句話講得真好。
有些價值我無從置喙..
『你這奢侈的傢伙,參加什麼簡單生活節?』一出捷運站就被一隊鐵馬騎士中-反巨蛋、抗暖化的S君給堵到(其實是我自以為是,熱情的揮手)
『喔,你上來聲援野草莓,要回去了喔?』一入捷運站,偉大的母親大人親切的問著。
『跟你講,這一掛的有機理念跟那一掛的有機完全不一樣。』嗯嗯,趕快頻頻點頭稱是。
這些『古典』的認知,我都有,也在我日常生活的表現中看得出來..
我承認,理念+市場化=小『布爾喬亞』
so what?
有多少人以為『小布爾喬亞』=『邊緣戰鬥』哩!
早期的報紙很喜歡下個標題:『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仙女"的生涯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是個有志女青年追求的夢想,長大了以後,才知道箇中心酸。不過,有志年輕人,追求了好久的青春歲月,哪個不是本來懷帶著理想,然後變成夢想呢?尤其工作多年,徹底了解酒國文化,對於神女這個名詞抱持的敬意卻是越來越深?何解?
那是個生命的現實,沒得選擇,從不曾是個夢想。
如果每個人都能過得起簡單的生活,說實在的,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要去參加『簡單生活節』了。
我同意,沒看到幾個勞工或者貌似勞工的朋友參加,
So what?
從那些青春的臉龐,我看到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與上個.上上個世代的羞澀相比較,有難以理解的變化。
學著理解吧~
連綺貞妹妹都變成老師了,還有什麼自以為是的教條呢?
『在最黑暗的環境,抬頭看到的是,最閃耀的星星~』
你以為昨夜,我們倆看到了什麼?
太多-陳綺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